|
近日,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25%,以应对严峻的通胀压力。这也是欧洲央行13个月来的首次加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的上调利率行为遭到了欧洲各国政客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欧洲央行更应该考虑欧洲的经济疲软带来的负面作用,而不是一味追求物价稳定,但欧洲央行突破了层层政治阻力。& o6 f1 {. F) k1 Z7 K5 a
欧洲央行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当下世界诸国,大多效仿美国的货币政策,迷恋“维持经济增长和消除通胀”双重甜头皆得,从来不领悟“货币政策领域也不存在免费午餐”的经济学古老智慧(或者因为利益驱使而不自觉蒙蔽、或是利益集团干扰而无法突破“政治阻力”)。欧洲央行的做法恰是对这种风行的货币哲学凌厉一击,也许这一做法引申的意义在目前的知识界还遭到大非大谤,或是漠然置之。但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我们会发现欧洲央行是世界最了不起的货币当局(也许还包括英格兰银行)。不像越南或者印度央行,这些国家都是在通胀失控下不得不被市场逼迫调整(他们货币失败的理由可以非常轻松地推卸给美联储的美元政策,而不需要任何一丝自我检讨),欧洲的通胀并没有严重失控,欧洲央行的主动调整反映了一种真正的洞察力。毕竟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本身就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而欧洲是经历过恶性通胀引发纳粹上台的历史教训。
5 x* Y( q( v+ _( O9 S, e( _从2002年以来,欧洲央行的货币决策要远远优于美联储,欧洲央行面对的是有分裂化倾向、喜欢喋喋不休偏袒本国利益的各种势力,但是欧洲15国并没有改变欧洲央行的信念:唯一重要的事就是稳定价格,让经济自己寻找平衡点。相反,美联储的表现已经被归类为“投机和卸责”,格林斯潘用低利率制造资产泡沫和巨额逆差,然后伯南克又用美元大幅度贬值来予以“赖账”。8 ?, o0 B' G1 r$ ] @* {; W! s6 `
经济学家Stephen G. Cecchetti和Róisín O’Sullivan在其2002年出版的著名论文《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and The Federal Reserve》就曾经比较了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的不同:欧洲央行单目标制(盯住通胀)更能降低经济波动和稳定产出;欧洲的货币政策手段更多,例如欧洲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媒介更多、在标准利率管理上,欧洲有存款信贷控制(Deposit Facility,主要是针对银行间市场)、在准备金管理上,欧洲央行有平均再贷款利率要求。这些都是美联储没有的手段,而美联储拥有的手段,欧洲央行基本上都具备。Stephen G. Cecchetti和Róisín O’Sullivan认为,美联储应该跟随欧洲央行,放弃所谓的货币“相机抉择”战略,过渡到一种可以信赖的、具有长远价值感的货币信念上来。% _' A, J( M& Q5 P7 d7 k$ N
实际上,欧洲央行并非是一个“唯加息”论者。加息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让利率越高越好,而是引导民众预期。欧洲央行此前一直表示关注通胀,但却一年多未动利率上调,民众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口头策略”,而正在民众预期消退的时候,欧洲央行给予轻微加息0.25%来予以验证。特里谢公开表示:“我们还未打算要启动一连串的加息举动”,当然,这可能是特里谢对法国的萨科齐等人的“软语”,因为后者正在加大谴责欧洲央行的嗓门。但同时也意味着欧洲央行不是狂热的利率上调爱好者,而是非常聪明地迎合民众对其合理的期待、消解民众未来的通胀预期,但没有过度将自己打扮成“通胀的压缩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央行并非一个僵硬的教条者。
3 b* @8 G2 ]9 a) t以中国而论,加息对于平抑通胀预期效果也十分明显,央行调查显示居民的通胀预期从07年一季度的44.3%曾冲高至07年四季度的64.8%,在连续加息之下其回落于08年一季度的4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