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GRW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油价格每日报告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作者安多先生)" g4 M9 s/ |7 `) M7 |/ J, {  c
中国:下一个巴西?
# u& Y' z- l% d: m% Q7 i/ S; L2 x
- G! i) [( b6 Q' `/ W中国和1980年之前的巴西在经济发展势头和工业化进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中国在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上与巴西是相同的,即承受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因此,我关心的问题是,中国会否变成下一个巴西?或者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巴西过往的经历?除了对石油资源的共同依赖之外(中国去年所消耗的石油40%需要进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要远远高于巴西。毕竟,巴西所采取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国外的融资,但在这种战略框架下,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国内。而中国则不尽相同,因为中国采取的是所谓的出口导向战略,产品的市场在国外。因此,前者对外债有一定的依赖,而中国出口导向战略下的资金(外资)和市场(外贸)都依赖外国。换句话说,巴西只是一头在外,而中国两头都在外。根据上面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说法,现在连中国的财政状况都要受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了。* g7 r3 G8 X* _+ n( d2 O- F  q. p8 x% O

; S0 O4 u  |9 _/ s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2003年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是:中国(34%),美国(10%,2002年数据),日本(12%),德国(36%),法国(26%),英国(25%),意大利(25%),印度(14%),巴西(17%)。由于欧洲市场一体化的原因,欧洲国家相互间的出口比较多,所以他们的这一数值相对较高,但也只有德国高于中国。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是远远低于中国,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另外,中华工商时报8月8日的一个报道引用宋国青的话说:在季节因素调整之后,2005年]上半年贸易顺差达到529亿美元,而这一顺差总额占我国上半年GDP增幅的比例高达6%。是1996年到2005年的最高点”。同时,进出口税收对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该篇报道同时引用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话说:国际贸易的变化,国际市场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到我们国家财政上,这使得财政运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 h5 b, t, p6 Z* l8 a9 A
* r8 ^; @! f- J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将比巴西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并且受影响的程度可能会更大。可以想象,在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由于沙特局势的不稳定导致类似于第二次石油危机那样的事件,中国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笔者无法预言危机的规模和范围,但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即新的石油危机可能会比前两次危机更为严重,原因就在于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场的超级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如果假想中的这种危机来临的话,中国也将象巴西一样经受多方面的复合冲击。首先,进口石油价格的上涨会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中国的出口企业的成本将会大幅上升。正如前面报道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现在已经缺油了,到那时石油供求关系又将会怎样?出口企业又将承受多大的费用成本压力。其次,石油危机产生的影响必将是世界性,各国为减轻石油涨价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势必会迅速提高利率,世界经济将可能象以往那样随之陷入衰退,需求和投资于是会同时减弱,这样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依赖的外资和外贸将受到严重打击。第三,由于石油在工业化时代的基础性作用,其价位的高涨必将通过产业链迅速向相关的经济部门扩散,中国也将不得不面临沉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将何以维持目前较快的增长态势?中国社会将会有怎样的连锁反应?中国又将何以实现“和平崛起”?这一切想起来都觉得可怕!
+ @1 R4 A+ z( a& ?0 H, l- k! b; K5 {- A' w$ K0 U: S: G" R( n4 v# ^
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以来,就一直没有经受过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当然也就没有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的经验。虽然中国政府曾经因为成功地抵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而受到普遍赞赏,但我们不应忘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只是局部性的金融动荡,并且在危机期间,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和主要的外资来源地-美国、日本、欧洲、台湾和香港,基本没受太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存在,也没有出现世界性的衰退。所以,中国届时能否承受住这沉重的一击,笔者实在是不敢乐观。8 u6 k# m' d" f+ e

- W. ^4 {) [# q$ w3 T# F% Y中国人常讲要居安思危。在上述这样的局面之下,我们尤其需要危机意识。笔者不才,不过,鉴于潜在的巨大危机和风险,也不愿且不敢藏拙,而毋宁谈谈自己理解的危机应对之道。可以说,具体底危机应对方案可以有无数中,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三大类:控制危机源,增强自身抵抗危机的能力,以及抱有侥幸心态地无所作为。前者要求我们能控制别人,属于上策;中者则要求我们自己要先强身健体,增加免疫力,算是中策;而后者则简单地消极等待危机的到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能归为下策。! T9 s9 L* O0 x: U% b. {! y

4 o  G1 p9 t8 Z/ I1 z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然希望中国能避免巴西式的被动命运,将主动权抓在自己的手中。不过,控制危机源的策略需要中国具有强大的外交实力和影响力。客观地说,中国目前显然还没有这样的实力。正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实力的有限性,中国自邓小平时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在对外政策方面奉行的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方针,其实也就是接受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地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这种外交方针大大有益于我们经济的成长。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益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时,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忽略当今全球体制内在的风险。无论国际政治领域发生什么变故和危险,反正都有美国人在收拾摊子,我们只管闷头发展经济就是了。
1 t! p+ g! a( H5 ]1 \
$ L* M/ a! I6 u- Z/ d/ ]可是,如果美国也不再能够驯服沙特这个在世界石油地缘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的时候,中国的国家利益无疑也将要面临强大的挑战。既然美国无法约束或限制沙特未来的政治发展局势,我们中国人能不能火中取栗,通过发展与瓦哈比教派的关系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危机的风险。
; R+ v8 v4 r  m" H3 [7 Y- M1 ?- T  O' [
在笔者看来,这条路同样也行不通。上面讲过,瓦哈比教派持极端极端的宗教信仰立场,他们希望的是世界能回到几百年前的中世纪神权统治状态,也就是说它的意识形态不仅与美国为敌,也与中国这样的世俗国家为敌。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该教派可能还是中国“疆独”分子的“金主”,凭借他们丰裕的石油美元资助疆独分子的伊斯兰“革命”事业。所以说,想和他们发展什么关系几乎就是与虎谋皮。* ~- }. S" r6 N8 M' U6 c/ z

# Q0 V; r; Q3 ^在上策行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中策,这也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从技术层面讲,中策无非是要求中国能够完善和强化自身的经济实力,并减低对外依赖程度。具体而言,第一是要发展好自己的金融市场并健全金融体系,使得中国的高额储蓄率能转化为有效率的投资。这方面的一个令人非常遗憾和不解的事实是,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的储蓄就有几千亿元人民币,并且现在已经积累了超额的外汇储备,而我们还要实行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对外资的依赖。2 ^+ T: I! p0 A

+ U# ^, u: [0 c3 P2 f#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金融体系完全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中国老百姓的存款很多都被投向了毫无竞争力的亏本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项目,于是投资资金变得短缺了,只好吸引外资。第二个更重要的技术措施是提升国内的消费能力,以平衡对国外消费的依赖。这方面中国的情况也确实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早就超过警戒水平,因此中国社会难以发育出有着稳定和持续消费能力的庞大中产阶层。8 J! F+ ]; [8 `/ J& b! ^; H
0 M1 T- }9 p; _5 o0 j
另一方面,象教育和医疗卫生这样的一些基础产业片面市场化,而且中国又缺乏普遍有效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大部分老百姓也不敢消费他们有限的收入。笔者想强调指出的是,这些技术措施和手段从理论上看似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却非常困难。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只改经济体制不改政治体制的陂足改革已经将中国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沼之中。在一个政府权力不受限制、官商勾结、腐败横行、法治不彰、财产权得不到保障的体制中,中国怎么可能会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金融体制;在一个已经断裂、各个阶层不得不起而维权、并且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高危期的社会中,拥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庞大中产阶层又怎能得以形成?. t5 H/ e( d+ B& p! Y3 S& }

7 @3 j3 T$ t' {  {* b从巴西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一个威权政府能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创造出所谓的“奇迹”,但这种奇迹连同创造这一奇迹的体制是极其脆弱的。因此,我们在思考应对可能的危机的时候,必须要看到我们虚弱体制背后的体制性因素。只有我们了解到自身的弱点,并进而采取体制性改革措施,我们才能有信心去应对潜在的危机。如果中国不能未雨绸缪,通过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来强化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执政当局的道德权威和合法性,并增强民众的政治认同感,一旦危机来临,其结果将惨不忍睹,中华民族可能会陷入另一场浩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必将遭受重大打击。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而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在中国目前相对较好的发展局面因为我们无法应对外部冲击而毁誉一旦,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位有历史责任感的政治领袖愿意或者能够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因此,采取先发制人策略以避免巴西曾经遭遇的历史性挫折,是当政者无比重大的责任,这当然会切切实实地考验到中国当前执政精英的能力与智慧。
( P9 O" F- s" I) N6 ?, b$ R4 |- M$ S: r( W
结语
/ P& O- C. T$ ]+ a& L2 ]! e
& V% ?4 U* K! f) T. l由于独特的资源优势,中东地区复杂局势的演变直接导致了以前的三次石油危机(有人将1990-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的石油涨价称为第三次石油危机,但这次石油危机持续时间短,影响不大)。而目前中东地区的局势可以说是波诡云谲,让不得不有所担心:世界局势总是千变万化,已经深深卷入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良多的中国再也不能关起门来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在中国因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而收获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中国也必将承受全球化所内含的风险的挑战。鉴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比较短,它因此得以避免前两次冲击较大的石油危机。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二十多年内,世界经济虽然起起伏伏,但始终没有全局性的危机出现,这一方面使中国缺乏对危机的警惕感,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完全没有应对世界性危机的经验。古谚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反映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和生存危机感。我个人希望我们当代中国人能继续持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并切实做好准备,以应对生存危机。
  R+ s# g) Z% @0 [
6 e, u4 F' j& V" j+ P1 n5 l: b3 d! D想象中的危机图景是恐怖的,但决不是不可能的。对我个人而言,进行这样的思考也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我倒是真地希望我是杞人忧天,也希望普雷斯考特教授的预言是错的,但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却不能不让我有这样的担心。如果上述那些“担忧”都变成了现实,我希望有人能和我一起祈祷:愿我们华夏祖先的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愿我们的国家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 N; F6 `6 j6 L* U" J# Z1 p
92#
发表于 2005-9-2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对中央决策很有参考价值。可惜我们是凡夫俗子,呵呵
93#
发表于 2005-9-2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CGRWW兄,你想暗示我们什么讯息呢?
94#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要有危机感
95#
发表于 2005-9-2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讯息时代对人类的要求就是要你关注全球。才能不处被动境地。是吗?
96#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松香,节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替代
97#
发表于 2005-9-2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可书记有没有看到一篇文章,预测一年内石油暴跌到35美元,恰好一半,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天的话松香也要跌到3500??呵呵
98#
发表于 2005-9-2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乐观主义者。
99#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要出现一场经济危机就有可能
100#
发表于 2005-9-2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是一般人说的,好像是高盛或者同级别的咨询公司说的,否则我也不会拿到这里来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4-11-23 09:06 , Processed in 0.0369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