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这个话题真的不想说,可又忍不住,毕竟身在其中啊!
! J$ K' U& m! C$ Z! {* S就今年的情况看是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是涨是跌仿佛很快就要见分晓,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呢?我想这是大家最近都比较关心的话题吧!喊涨也好、喊跌也罢,无不是想在浑水中摸到几条大鱼而已。然而今年的情况也确实有其特殊的地方。$ r: P4 G2 B V; ], P
首先是产量、用量又减了多少的对比。我看谁也没法统计清楚,都是一个大慨、估计的数据,没有较强的说服力。# ^( N) r; z# S# i1 x/ x: ]+ X! @
其次是购销双方都改变了过去的经营方式。购方在今年的高价位上已不敢象往常一样做一定的库存以赌后期涨价而获暴利(外贸和内贸均是如此),纷纷转向了即买即卖(用户是即买即用)的采购方式。时至今日前期购买的货源已消化殆尽,但对后市还是报有跌价侥幸,也就采用了勒紧裤带喊跌价的险招。这招可是一柄双刃剑哦!既能伤油厂也有可能伤着自己;作为销方一直坚信减产就会供不应求,在收购原材料上互不相让,致使今年的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如此但多数厂家都吸取去年后期油市暴涨的经验,皆想放手一博,不肯轻易售空。在买卖双方相互较劲的作用下,今年的油市已有半年的平稳(调整也是小幅度)也就成为必然了。
3 b$ A. D p0 e& \ 关键的是后市会如何?我个人的看法是今年油市的后期走势保持平稳-小幅调整-后期突变-辞旧迎新。原因如下:% }0 q- |) ` H% ~4 u
1。买方是在“等米下锅”的状态下压油价,力度不够、底气不足。(十天半月必须购货,不敢停产)+ T& u& b) [5 N) T6 z3 n
2。商家手上周转库存油很少,采购周期缩短(有的一周一购),单虽小却不断。
( s- M3 _" l! P ^$ f3。工厂实力今非昔比:多数厂家经过了这两三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再为去年没赌好而后悔的同时皆想赌好今年这一场,心理承受力大大超出买方意料。& J) @1 ]1 [; x: g" _1 Y" R
4。真正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目前库存量和后期的使用量对比相对平衡。从前期的几个月看平均每月内、外销售在4000-4500吨之间,由此可见在新油上市前还需15000吨以上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目前的库存量普遍得到认可的是12000-13000吨。$ I6 a B U$ F" G) A4 R* p; w* `! M
5.作为桐油使用量最大的覆铜板行业的生产旺季会在七月底八月初到来,界时用量出现一定增大将成必然。9 b3 c, O1 E2 T/ e! z2 d
6。在使用量加大时会有短暂的价格波动(这也是多数工厂期待的时机),这一时机转瞬即失,能抓住的不多。2 J7 V! m$ }9 ~1 L& W
鉴于此,奉劝买卖双方,该买就买、当卖得卖;买赌跌、卖赌涨在今年都是不明智的,因为今年既不是97年、也不是01年、更不是04年,而是新的05年。% n& f: O. J) s' F
- T7 d: F# }9 n) K% ]* Z. W
3 i% ?0 K0 e6 ]; f2 ~, ]
! e/ B9 a, _4 R) `1 Z4 \' V[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6 15:05:58编辑过]
h' U4 p U* l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