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在价格监管领域重拳频施。
3 |' \" [3 V# k 7 K c. I: Q# k! d& Q
国家发改委昨日公布的《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规定,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一罚款上限比现有法规允许的最高额增加了一倍。
( V. n; o+ h9 s- x
) W% _6 P, p2 b. l m6 f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是对《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操作细则的一个明确补充,为下一步价格监管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操作路径。' w w- T$ g, c$ y
2 A4 {! n% p+ q9 C6 S, Y
不过专家表示,一些行为的界定仍待明确,比如对于“价格异常波动”是否应明确关于幅度的量化标准。 V& A: K( F+ ~. F- f- E
0 w5 s+ R5 X& b; l% `. f 罚款上限增至200万
1 x& a- C/ ?/ U; o1 e
2 `- l6 }6 u% i" B 根据《征求意见稿》,经营者对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者囤积拒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6 e- ?! {1 R$ y! e4 B0 s
' h n* z8 t9 p “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自今年初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使得一批流行语应运而生。
; {8 R( B5 g* Y0 R3 D. E4 C3 Y6 m1 C* U% V) W+ d8 ~$ k5 _6 o [
据物价主管部门介绍,现行法规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不足。1 b9 \. m l, E5 D8 W% ~2 `
! H3 }! U0 x2 D/ r T 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1日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被价格主管部门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
' t6 a+ u a; h) v! V7 d6 ^5 u; f# a k. G, S
而记者在查阅《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后发现,《征求意见稿》对于违法行为的罚款上限从过去的10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
2 ^$ z: C: A6 a 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为例,根据2008年1月初新修改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i5 z/ `# L! ~( f) v& l
. n# g3 i8 b! Q7 w4 o5 [
在《征求意见稿》中,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情况下,罚款额度的上限提高到200万元。3 S! d3 A* R# Q/ m C; v w
9 U. W" {) t! o3 h
操作细则待完善5 |, @% ^/ j) v9 c# \2 g `
& x: b5 w! }! W5 c! |
不过,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认为,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及对一些行为的界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 T! w! [) i% t/ V' ^7 i( o8 M. A& e3 h! g O8 Q5 L" F" T
“什么是价格异常波动的标准?散布涨价信息如何界定?这些仍然需要明确地加以解释。”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协会专家表示。$ n0 f0 r" V$ i" w/ I) v3 L
! n. a, i2 l) R1 k$ P ]" `
“价格异常波动必须有一个标准,按照合理的理解,应该是在国家干预后,价格仍然出现大起大落才属于异常波动。”该人士说。
' ]+ u, R" M v, e s, O
% a) j9 L9 Q ? “希望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能够对这些概念做一个合理的补充和解释。”上述人士说。(孙书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