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行业社区

标题: 今年的价格肯定不会跌 [打印本页]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2 00:47
标题: 今年的价格肯定不会跌
我认为今年的价格肯定不会跌;理由1;经过去年的高价买方也认为今年会跌已经没有库存了,2;卖方的实力已经大大提高了,惜售,3;脂农也会跟着惜售。4;价格的涨跌也有其一定的规律,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才会出现另一波的行情,5;松香是原材料有其的独特性,并不是谁想加大产量就能加的,6;松香就象石油等一样是不可再生品所以本人认为今年是价格整理年应该在目前的水平进行调整观望,具体的行情应该出现在明年这个时候。以上观点请各位高手指教
作者: 满地金钱    时间: 2006-6-2 00:53
不管怎样!先支持!
作者: 青山常在    时间: 2006-6-2 08:17
现在雨多量少价格暂时稳中有升,但后阶段市场变化最终由供求关系决定。
作者: 一叶知秋    时间: 2006-6-2 08:29
支持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2 08:53
楼主怎么会认为松香和石油一样是不可再生品?那每年新出的松香从哪儿来的阿,地下?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2 09:04
5楼您把不可再生和新生产搞混合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叫再生品比如塑料
作者: zzhhyy    时间: 2006-6-2 09:20
支持楼主,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2 10:35
彩兄,也许我确实孤陋寡闻,不过你对再生品的定义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新鲜!
作者: 网一族    时间: 2006-6-2 11:18
支持高见支持新话题。[em06]
作者: gumrosin    时间: 2006-6-2 11:33
太阳马上就出来了!!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2 11:58
虎兄;
& \5 e* B+ m- j; u4 _' w8 F# p石油,天然气,煤炭,松香,炸药等是不可再生品,再比如你吃下的饭,再出来就不能吃了
) }7 R2 o: t% l- ?而塑料,钢铁,纸,等就可以再生,懂了吧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2 12:02
佩服,你还能把这个发挥到极致。塑料能再生,钢铁也能再生,纸你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吗,幸好我的客户的客户作造纸,所以我还明白一点,不过你要是说纸也能再生的话,那要笑掉大牙的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2 12:20
虎兄;9 ^& A+ \5 C; @" ^  `
最简单了,那些废报纸收去是干吗的?你千万别告诉我他们是拿去看的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2 12:53
我给你上上课吧,收回去经过化学处理脱油墨,加入其它化学品处理然后再作成纸,但此纸飞彼纸。有了化学变化的物质不能称为再生
作者: 小五@@    时间: 2006-6-2 15:02
支持!3 M" o! O# Z$ n1 Y* W
太阳很快就现形了!后市也很快验证各路说法。
作者: gumrosin    时间: 2006-6-2 15:22
不要忘了现在是松香的生产旺季啊!!!!!
作者: obtain    时间: 2006-6-2 17:17
由于中国经济还在飞速增长(现在10.3%),估计脂价不会跌得很惨!!!!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06-6-2 18:55
谢谢楼主提出的新论点,可我同你持相反观点,我支持"另眼观香市"作者的费了不少工夫后的透析.
作者: 青山常在    时间: 2006-6-2 22:21
市场变化因素实在太多,下阶段如何变化都有可能,任何观点只能作为参考.
作者: ww    时间: 2006-6-3 17:32
要是真的那么肯定不会跌的话,松香厂应在大量收购,采购商应在大量采购,来个闷声发大财.可现在两样都不旺,说明大多数人不和你看法不一样.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3 18:34
WW兄;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的,而第3方或者叫抄作方则根据买卖双方的态度发生变化来推波助澜的,正象你说的,现在其实3方都在观望等待,各种条件都不成熟,所以本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当然短期如果波动在500元还是很正常的
作者: 满地金钱    时间: 2006-6-3 18:52
支持!
) |% G8 ^6 [/ b' t呵呵!我是彻头彻尾的看多派!  ^; {5 ?$ b* }& K/ e/ o
下跌我只承认是短期的回调!
/ p9 L- O- ^6 J! |' r" |# a从03,04年到今,还有未来的几年内都是松香的大牛市,每一年的底部都会升高!同样也会创出新高!
2 Z1 R  L% O8 v) T8 b, w
作者: 青山常在    时间: 2006-6-4 09:09
感觉今年价格会有几回大波动,提醒大家注意市场风险.
作者: wupeng    时间: 2006-6-4 21:43
谢了,青兄
作者: np香长    时间: 2006-6-4 22:05
满兄:这么说来松香市场像股市了?
作者: FENGWU    时间: 2006-6-4 22:09
那倒也未必。
作者: np香长    时间: 2006-6-4 22:21
楼主:看了大家说得这么多,真辛苦!
; w; v. b" Q, e; P% H还是当作第3方(抄作方)轻松上算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5 09:36
股市牛
( p: H: c( ]* V* ]石油疯狂
1 l1 }3 s4 W0 q  ^/ |4 i楼房出政策
8 |2 n0 q& M# g3 z2 [" P  N土地控制着卖% k7 d! T5 \; x- y2 V
GTP两位数增长
. T9 E& M2 l1 m3 F铁砂威胁中断供应$ J5 `2 N. w2 y0 G6 b, c* U: I1 {% ~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了
% |" M; x! K$ B' {4 y            各位老兄;松香要跌?????????!!!!!!!!!!!!!!!!!4 M; P. S8 O' C. [* p
            不可思意!!!!!!!!!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5 09:44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9 P1 T  Z- F: K4 Y+ I1 ^. G' L松脂是可再生资源,' P# ~! b9 O0 E5 S
所谓青山常在,松脂常流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5 10:04
书记,彩兄的看法是松香和石油一样不可再生。而且信誓旦旦,呵呵。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5 11:38
虎兄;不好意思!可能真的是我错了,但是请教一下松香怎么再生?我真的是没听说过有收购废松香制品的之类的,务请不吝赐教!
作者: stamnesta    时间: 2006-6-5 12:21
楼上的,去读多点书吧.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5 12:30
彩兄,所谓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用一吨少一吨,你有听说过石油采完了还能再采的吗?松香的原料是松脂,成材后的一些松树能够在每年的特定时段内都能产出松脂,这就是为什么说松香是可再生资源的原因。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6-5 15:52
虎兄;果然你对不可再生是这么理解的,一棵松树要成材需要多少年?我看见有些地方才4年就不能采了,心疼呀!
& ?' \. o3 o1 o" [" K5 e5 a虎兄;应该说我们都错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是可更新资源。俗话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5 15:56
松香怎么再生?4 o1 Q$ L3 Q' K) i+ E3 f! |
木材,纸张,松香(松脂)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树木生长--采脂--砍伐--再种树---树木生长--采脂--砍伐
6 a! X* i9 Y, N可以循环再生.究其根源是植物吸收太阳能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5 16:01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R. ]+ B' p+ f+ b; W4 ^9 K" q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F$ R9 A. N' o! K0 f  G! {

+ t8 w2 r# G, s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W% M1 `( o8 k- s1 ~) L

5 j% S4 q4 y  ^4 r+ h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3 Z( T5 s6 M3 X  s) a# g) ~7 E# Y: e- k
小水电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称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
3 t8 D  r! c9 e9 A& X6 {; c
) T! G" r# M* e" C$ y+ h4 k8 w3 g! n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 Q4 T: j9 z  i1 f/ }0 {

) V6 @$ B+ g2 m5 p) G& Q' {地热能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根据测算,全球潜在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每年493亿吨标准煤。
4 L0 [& m" P* n4 ~7 y+ D4 P
% t5 y. s) a" Y! O7 \1 i4 }海洋能海洋能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 E# o! I1 F9 l2 t9 R% z8 v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5 16:05
什么叫不可再生资源?3 Q$ n; U! s" {2 S3 o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5 16:07
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8 g0 N# G& X: J
7 c. V+ Q6 \, V2 t* G8 s3 t  u
 
! \0 Y3 ^/ x- Z' ?) A& E: Q
$ ~3 E& z* v% G0 h 
) G4 V' K1 O  |- ?
7 K; R( k9 {, [) N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自然基础,并被人们誉为地球的“肺”。森林覆盖率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这不仅因为森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可更新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正常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o. u! V7 B# A3 C& {% l% v" u. ^
. A4 r: j- p8 \3 Y( T
 
/ I1 q2 Z3 P( K% w
/ [/ m5 P4 L# H' a0 ^! V/ t(一)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8 O7 M, J  Y. F8 F7 H7 a

6 X( |3 e. ]5 U( t" C' e . \) G' B3 Z0 z( r, h
, @& E, @6 b/ N# V6 p7 q, N/ V( E
1、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 g4 ^" c# a" e
; N( {- J8 _5 l. u1 G   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都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而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造氧气,
: _( l, y% d' R! E' f   则生物生存将失去保障。70年代,日本林业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日本森林一年内的贮水量达2300亿t,防止土沙流失量达57亿m3,保持栖息鸟类100万只,供给氧气5200t,环境效益总价值1200万亿日圆。芬兰有人对森林的社会效益价值与木材价值的估算认为,芬兰森林的环境保护价值是52亿马克,而木材价值仅17亿马克,二者之比为3:1。美国计算的森林环境价值与木材价值之比为9:1。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CO2和O2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近ltCO2,释放0.75t的氧。能满足973人的需氧量。据估计,森林每年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吸收50亿tCO2这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基本相当。森林是使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能量的重要加工厂。
4 \* y7 W# p2 j9 z& X, R0 r; `, H, N* X& L& ?
 # Y' `8 S& F  U/ c( |) c
' K9 @- J: I, ^% v2 ?2 E
2、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3 w* Y6 P, |$ p2 w/ c; \5 R: L' S7 m4 Q, u4 X( ]1 a6 g
   森林能阻滞酸雨、降尘,还可以衰减噪声,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如,在5级风时,人造林带外的风速9.5m/s,而林内只有7.7m/s,减弱近20%。连片的森林能使台风减弱1~2级。森林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以净化空气。* ^+ \/ A; s/ w' R  h
9 X4 s- t/ L  |$ |) V
 5 R. ?+ F! _% J4 R  o2 Y  q  N8 d3 ]
3 q6 Q8 @3 I; X2 u6 [
3、森林可以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e; u6 v# M/ `. r/ g
   
; ^- Z- Z/ U$ U( `( l! B3 K( d5 E' i& F; O- V9 `
   森林可以通过对风力的减弱减少临近农田的水分蒸发量,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我国陕西黄龙的测定表明,林内的径流可消减78.4%。径流的减少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据西双版纳的观测,在年降水量为1459.4mm时,雨林地每平方米的土壤冲刷量仅2.8kg,而相同面积的刀耕火种地却高达3647.5kg,是前者的1302.7倍。
) P% m* s# `- @7 C0 y" F' p! C$ h! y0 G- t
 
; _8 Z' j6 f/ z+ W6 `
# k8 ~% b% O( c  M7 M: I: l# @) P1 ^4、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v! Q  c) L3 t8 I

4 A) M/ c0 y9 N. D( e7 d( |   这是因为森林的呼吸蒸腾和蒸发水分,消耗了大量热能。所以夏季森林在垂直和水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气温较空旷地低,冬季又因林地内散热较空旷地少而又使气温略高于林外。森林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小循环,改善小气候,增加降雨量。例如我国广东雷州,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年降雨量有所增加。据观测,50年代平均降雨量为1300.3mm, 60年代为1425mm, 70年代达到1708.8mm。2 A" k# X  e" F: m4 y! u$ M( _
( f' f/ O5 @7 L1 y+ j3 M7 x4 [
 4 m) [1 g" G; }" r) p
, [  r) c$ s4 ]- w
5、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
% U1 [8 |7 z8 ?
; f! }* Z, Y, w* M   森林具有明显的层序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据估计仅热带雨林中就有数万种生物。这些生物遗传库已给现代农作物和药草提供了许多物种,实际上,农作物和药材都是来自野生生物种。目前,仅印度就有2500种植物可作药物。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许多种类尚未被人类发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 A; M" }: A- f! F8 O/ y, A& v# Y! W6 }# o  R: }( T% D6 h9 H
 6 t1 e4 w# A. y2 g& K/ o# r

" G6 a. ]5 O4 x(二)世界森林资源利用情况0 L  Z# p4 y! ?3 @1 p
1 k8 ?7 t* b# F8 a8 V! w9 }. f& y/ U3 a
 
, b3 P, _; s- y7 E& O6 U. E7 T' E0 w8 V7 d, d0 p/ x7 U
   从生态学角度看,森林是世界上较复杂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对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巨大的影响。据专家推测,地球上森林面积最多时约为72亿hm2,占陆地面积的2/3,覆盖率为60%。目前,世界上密闭林覆盖面为28亿hm2,占陆地表面的21%,另有13亿hm2为稀疏林,若再加上休耕地上重新长出的林木、天然灌木和退化的森林林地,则全世界森林总数约52亿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0%。' m1 h& h' @3 _( F2 P% w, Y

. W( q. a2 x# P8 u* n- ]+ G   森林在净化城市空气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吸收CO2、制造O2、过滤灰尘、防止风沙和病菌、减弱噪声等等。森林又是木材和木材产品的来源,对发展工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据国外报道,目前世界上仍有1/3的人类是以木材为做饭的燃料,就柴火这一用途来说,到2000年,人类需要种植30亿亩的树木。但目前,这方面的造林速度仅达3亿亩,如果不加以保护,任意砍
) E* H  n) h+ I2 C   伐,势必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以至于消失。农村能源问题能否解决,将对今后世界森林资源破坏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q3 s& \* ~' P. V  d& H& l: z! o9 L. `4 e: ]) Y9 o  M
   人们为了发展农业或其它目的,大量砍伐森林,已造成了世界森林量的迅速减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1981年的估计,每年约有1110万hm2热带森林和林地被毁;每年约有730万hm2热带密闭林被开垦作农田,约有380万hm2/年稀疏林被用做耕地或作为薪柴砍伐。如果按目前的毁林速度,热带潮湿森林将在177年后全部被毁。有的国家毁林问题更严重,如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每年损失其森林的5.2%。按照这种速度,这些国家有可能在2007~2017年间丧失其全部森林。据FAO估计,世界热带稀疏林砍伐量中,非洲占62%,而森林损失的一半以上(55%),则发生在西非象牙海岸、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加纳等国,其森林损失速度为世界平均速度的7倍。亚洲森林砍伐最快的是尼泊尔(3.9%)和泰国(2.4%)。在拉丁美洲,巴西每年对密闭林的砍伐占拉丁美洲砍伐量的35%。! O. K+ s, K9 ]7 k; R
  U; c+ A2 W/ R$ C: [
 
, @$ O' P7 f7 F) M4 J% E  Y6 X% K0 f9 B
(三)、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5 v. x* t: M# [6 D. r

$ z' ^# q9 T: u6 ]   d( w2 ~. R' S9 y% @. q) o- v
9 ]) I" c( n2 [" z+ {
1、森林资源现状
; @. \3 Z( v3 R, m" E. n7 E6 e& ~" T, @/ h* o( `0 E( x& [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齐全,包括由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的各种类型。1949年我国   i& F# D! }* A; }$ \! H0 q+ \
   森林面积为1.87亿hm2,覆盖率13.0%。70年代减少到1.8亿hm2,覆盖率12.7%。到80年代末,覆盖率上升到12.98%,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1991年森林面积达到12863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3.4%,森林蓄积量由80年代初的每年0.3亿m3“赤字”,增加到现在的0.38亿m3盈余,这表明中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但是,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郁闭度偏低(全国平均为0.52%),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任意改作其他用途、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要消灭用材林的“赤字”和森林的破坏或退化,则要求采取一致紧急行动,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使公众了解森林的重大影响,并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各种活动。
3 w% a( n8 ?4 ?6 y) x* i" T
0 ~* w8 E5 m: ]4 r/ E 
# `7 P) Q6 M% A+ ~+ b
! E2 Y# t+ V: v" {- L6 L2、森林资源特点
/ A6 A# c- p3 {: _, F
3 n  K$ v6 G& r& C1) 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 l! u% i# i5 b8 x) P* A( k0 k
& e5 g& @% N+ p1 F- R. [
   构成中国森林的树种极其繁多,据统计,全国乔灌木树种约有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包括1000多种优良用材及特用经济树种;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季林、雨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U/ O: u- v  W4 k
# ^. b' X6 n  V, P6 B( H# ~+ s* |
 ' n1 o2 G, ~0 Z' _1 u2 S

, F+ z) W  K) c  L, O' H2) 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2 E; X5 _- u9 Q
+ x+ _) h' c. {; ~8 j' h/ I* o. G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亿hm2,仅占国土面积的13.92%,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4%,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活木蓄积量少,只有1.03×1010m3,不到世界林木蓄积量的3%,人均林木蓄积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
4 z! R6 g/ _5 ^6 x9 ^4 @- z2 h( o1 I, r
 $ D3 A; ?. t7 ?: K: c  l
; {& T) Q. b+ R* h- A3 J
3) 森林分布不均8 \" B- ^. o. V( t% q* T
% s: ?7 p5 a& j# B2 q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偏远的东北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森林面积占有全国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3/4。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华北和中原地区,森林蓄积只占全国的3.4%。占国土一半的西北部地区以及内蒙森林面积不及全国1/30。0 `) D# `: k) R; U9 h

/ ~& j) j$ `) }6 \* ~ 
5 k: t, B; v8 A5 H6 \) F" r% J1 R! j8 c& a$ w' |: O+ y
4)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1 J) P) ^3 P! `4 o3 `

/ L& }9 _  A4 ?% h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性表现为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不合理。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面积过大,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偏少,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龄结构中幼龄占33.8%,中龄占35.2%,成熟林占31%,成熟林比例小,近期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不足。# r  |7 T3 @$ k6 ?. z  o/ F, R
: q4 \. A% ^8 h- D7 r
 
$ E6 C( r9 O0 q- T0 A1 m4 P
* I, x! \& b+ o# s4 V# g    5) 森林地生产力低* ~4 {! s2 p) g1 H2 L

- o# j2 D' @  R. Q6 _2 q; z2 }2 M    我国森林地生产力低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和生长率不高。
+ q7 @9 v  D, N2 @( V" Y4 C5 j
# t" u  K5 {4 |* }1 C% D, Q+ X 
1 P) }) ^2 ]8 l2 Y# T
& W: a$ l2 \6 v(四)、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 i! ?' x3 ]/ Z9 L( t- |9 ~: d; V' i: N! @3 U% f
 
+ n0 U+ G% e9 H; L
8 B! n$ v: x% m9 N" g1、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t2 N' G. Q& \4 O
1 j& e* k! t" p; j2 {% q4 i
1) 生态平衡失调。森林面积的锐减,使复杂的生态结构受到破坏,原有的功能消失或减弱,导致自然生态进一步恶化。大片林地被砍光,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也使地表截蓄径流能力减弱,加剧了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扩大了水土流失区。
* m/ p9 n) V; k, e5 m" B$ x% r3 e3 }  A- ]! t8 e: ]
 9 k- [1 O' X2 n* V) X: x- E
9 N. Z# {  D! N+ k: g! q/ ^
2) 环境质量退化。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决定作用,有人认为环境中的林业问题、农业问题、水利问题、土壤问题等,其中心是林业问题。森林破坏必然会引起环境质量退化,引起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对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9 ]' T9 V1 t, Q$ ~% H) X: G
5 X! V  z0 F2 ~5 L+ \: G. m
 
6 e1 k& D! l- [4 r" x# E
2 |7 _2 i, Q# m& g3 H! ~3) 造成野生动植物种减少。森林面积缩小,使野生动物失去了适宜的生活环境,破坏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场所,使2.5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 d, U* R8 g! c' m7 f9 D5 s' l6 \" @% \8 C! O6 @! G4 E
 7 ^" q, r( J. B/ ~: }) [* w( j

. e6 ]) R7 L4 l4) 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中的CO2、CH4和N2O是对地球温度和臭氧层破坏产生主要影响的三种气体。研究表明,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的严重性,热带森林的土壤和人类耕种土地对大气中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亚马逊河流域18个森林地区的土壤每年向大气中释放CO2为1.6×1011t,N2O5.2×104 t和CH45.5×106t。原始森林地区释放的CO2量比次生林地区多,同时吸收消耗的CH4更多。森林砍伐后CO2释放量明显减少,同时因光合作用减少,也减少了对CO2的吸收,导致CO2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
: ]9 h7 D# N4 v" M+ B% `$ r4 f' C: j. G: y
 ! b% ^  N' g4 c& A( D2 @) C
+ G" l/ i1 e3 I* A0 g# j% x' ]
5) 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森林的减少使这种功能大大减弱。如我国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5%降到13%后,有46个县的年降雨量减少了10~20%,历史罕见的春旱也年年出现。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5%,近年来变得三年二旱。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森林减少的趋势都非常一致。" q1 y3 r- q, J
$ m/ {. Z4 q5 I3 X
 5 ^5 h4 O2 K% |8 y! E& @7 w+ F

+ O* L" }' g* \# c2、我国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y3 l. U# E2 f5 y$ B0 f, z& a
; j$ Q$ R( D5 c& _) b- N& ~
1) 集中过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目前国家生产的木材85%以上集中在林业局,过量采伐现象十分严重,有些林业局由于建设不上去,林业资源面临枯竭,集体林区情况更严重。过量的采伐主要集中在沿河(路)的林区,不少沿河(路)的成熟林资源已被砍光,只有靠砍中龄材,有些已无林可采。由于集中过伐,我国森林资源的生产量远远小于消耗量。
' B, k( Y5 j, C/ A' H" u$ I1 o
% n* g( t8 N, x5 D 
! Q4 X- x( Z8 K% p7 w
6 f5 {* u# i4 Z2) 计划外采伐量大,难以控制。由于居民烧柴,城乡工业烧柴以及一些地方用材等非国家计划用材,加速了林业资源的消耗量,全国林区每年烧掉木柴约6500万m3,超过国家计划的全部用材量,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量的35%。/ w& H/ P) w% x4 p$ F  r7 }
- v0 N! b( D( m! u$ C
 
3 `& D) \% d. r4 Q# `4 b3 a" O: u5 s: q0 F: c
3) 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火灾是森林的大敌。1987年发生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林木总蓄积量3960万m3,使该地区森林后备资源至少7~10年才能恢复。森林病虫害也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全国森林病虫害有100多种,危害面积达667万hm2,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的森林生长量至少达1000万m3。  D* r$ Z; P- Z8 p

0 |4 |* I2 A! c+ \ 7 j' ~+ l/ \/ @1 [1 k6 C+ t# k
5 A* N. N/ X: ?1 }; {- N8 o
4) 毁林开荒和滥伐现象。由于片面追求粮食生产,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大面积毁林开荒的现象。现在,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在云南等地都十分严重。由于毁林开垦,不仅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t7 R' E% \: n, n. q" a9 r" C
6 D6 l3 T, E8 d3 P
 
3 A8 r! U. [% u
8 Y/ s5 i1 L# K(五)森林资源的保护
3 Y% Y; T1 n/ n9 |
$ \! Z/ P: F9 Q" K7 r ) A" ^0 P2 N& o+ ~( G

7 U$ ?, e. k/ E: x" S' c# N2 N    对森林资源保护,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 ~+ P% H* t  i+ x* r* N1 T
' S2 g4 ^' ]# E% e5 w$ t& g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1 C2 g1 U! Z" K/ X# \& A0 u
! k( P$ Z! v" h% B1 l' K
   要管好林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加强森林保护。: f* P' U" b1 ^, i" {5 f

  ?$ u3 x6 w0 T% F, G 
; }  I1 I* s+ `- N8 r2 Z8 L) n, c9 p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 j3 c0 J4 V+ c" @" Z
$ J& F0 Y/ V: L/ I' p. o   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 i# x6 t1 L  ?$ [& _7 b
0 m+ s& Q! ^2 l# O3 i  i8 s( ^
 
/ E; j( ]; z8 X; N5 R1 l6 p( i* J" l2 o' ?/ G
) |+ {- |* `% V! n  o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y5 \: P6 l0 E7 P. t$ K
- k7 t3 ?: q% O4 t
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应分期分阶段和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b% g3 p( Z9 U; [6 k& C
) _9 _" m8 [+ @: o
 0 h6 n; p; `. H- E
; B6 ?: G" Z- E2 `$ r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 g5 y# y; \- D: d9 M
; B5 }% X2 m( y3 L* q& c6 n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西北、华北等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发挥森林小气候作用,抗御自然灾害。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土地和环境条件,减少水土流失。0 \0 w5 y# x. z/ x1 J- q, E+ ~7 W
3 I% M4 H! b( V4 z  A, ]- v+ X8 r
 
" n! h& a/ ]3 J2 q; n) Z0 @& w
9 I  A  h* o1 R. J& q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 F1 H8 V, U* j0 L+ J
+ N, f$ N! X- V5 P+ t& f% l
城市应大力植树造林,把城市变为理想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很低,上海市仅为人均0.5m2,距国家人均10m2的差距很大,和国外差距更大。   c# P' v/ F* h' H9 H3 J
  ~9 \9 h3 o  z' }) V& h
 
; C1 y2 `0 Y' O3 T2 Y2 Y
$ f7 o- F) D  ~( x, [% t6、开展林业科学研究9 C. B$ y" m( g+ t7 L( x# L

5 J& r* C3 W) t9 v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发展。0 s$ B6 o, \- Q: b  x
. c% b- G( W, |
 
& k  U6 c0 z5 V
- Y( r1 n6 Q$ {* I7、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1 l, A/ R! I  _+ T& |  E: U
$ P1 o% M& A1 G* Z$ n$ z  @" g   大气污染物如SO2、O2、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显对森林产生不同伤害,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也将对森林产生影响,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h8 H1 b1 X% ]# I: ?- p3 v

  q0 q+ f0 y' M3 G- p 8 C" Z! A* a% ]( c' j, ?# x. P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5 16:09
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
' K; Q6 o+ J' i/ v矿产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产出的出露于地表和埋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形成以来的46亿年间,伴随着各种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矿物是一种不可更新资源,长期利用和过度开采势必使其储量降低过快,以致耗竭。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矿产资源消费正在加剧,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问题。
% K7 H$ Q' `9 l# t/ }% K% _8 E+ A4 }& K, h6 j+ i# d- a, ?2 ]
  + P' y9 f7 p7 t, p) b

# G0 T6 d$ H! N  (一)矿物的利用和供应概况
  s4 J( K/ D6 {& }- S, Y
7 U0 N9 j0 L" P3 P: J  5 `& o2 T. P* g! X! Z
- Q5 _4 J& z$ Y8 i7 b
   矿物资源是近代工业的基础,一般分为能源、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三大类。目前,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7 F: w" K- y: g: n$ \$ P
0 |0 q: W7 X4 L
    1) 矿产资源的特点+ K8 B$ L' a+ \

, P) X" s6 X6 U' ]9 J# Y" z5 Q   矿产资源不同于土地、森林、草地、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而有其自身的特点。) z( r2 y# A# H0 P$ l/ f' r
6 O1 F: q- l' I3 Q6 i
 8 T. {5 P9 H8 L# U
7 t2 s+ n& s( T$ M( v6 B
    (1) 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矿产资源多是在几千万年、几亿年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这一漫长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相对于人类社会的短暂过程而言,它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
) W  k( F$ P# i6 P# F: p- r/ j) K2 B% }
+ e% k. L3 A. g( t( }2 R. Z 3 W# `$ G1 @5 _) K

; ^8 a$ A8 @; h    (2) 区域性分布不均衡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我国的煤矿集中分布于北方,磷 6 @" R3 [" ]8 U. ~* t8 X5 p
矿集中分布于南方。这种区域分布不均衡性,增加了工业布局于开发利用的困难。
4 q+ z( v9 @8 Q4 N# G1 Y2 Z) a1 w" ]/ T4 t+ T. L' V
 ; r. V9 t, H: k7 J8 d, F6 p  g

# v6 w  V- I* R. o3 B% y    (3) 隐藏性、多样性和产权关系的复杂性。矿产资源除少数表露者外,绝大部分都埋藏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矿产资源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其开发利用,必须在“租地”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程序的地质勘探工作才能实现。这种“有形资产”必须以“无形资产”-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来表示。因而带来了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的复杂性。/ x+ U5 ]. I: D) f

, k' h9 p+ X8 I; t 7 W( T$ j; J7 ]' R& r! k

" X; u' q' }1 M5 @; ^: d2 G" F    (4) 动态性和可变性。矿产资源是指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利用的自然资源,它是一个地质、技术、经济的三维动态概念,即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来认为不是矿产的,现在可以作为矿产予以利用,现在是矿产的也能在未来失去其使用价值。
4 R& ^7 V/ j  {* h" @" M7 M) C- |, j4 F/ n
 # X( ?! B1 E7 ]1 v- Q& U0 r* K3 Q6 Q

, T3 N$ q" G6 |1 R* i3 s    2、中国矿产资源特点与现状8 S& l% Q0 i1 t" \  g# _" d

5 Q" j6 i: I2 @7 y. D$ c9 P! N    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3种。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 K& T1 P; C! }8 X0 `* V! f$ ~  U. U  k
    1) 资源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6 g/ q5 R; U. Y- I* m! L+ \1 g- G
+ X. V3 ~$ L- R% L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6 {! g+ `/ N* R/ {

: h9 o8 Q. h- B6 Y  S1 n 9 O3 Y+ v: X$ K
3 I1 o  T+ J, L; ^: @
     2) 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 $ @0 v2 ~9 N4 m; I0 t$ y& s6 ~
$ F$ l6 Y, ?# ~$ G' e; L3 g" l
    我国矿石品位一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铁矿品位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个百分点以上,仅为33%;锰矿平均品位为22%,不足世界商品矿石标准工业品位48%的一半;铜矿平均品位仅是智利和赞比亚铜矿平均品位的一半左右;铝土矿几乎全为耗能高、碱耗大、生产流程长、生产成本高的-水硬铝石矿,而国外则大部分为生产成本低的三水软铝石等等。组分复杂的共生伴生矿多是我国矿产资源的有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常含有多种可综合利用的组分。如我国铅锌矿中共(伴)生有用元素达50多种;全国银矿60%的储量、70%的产量源于铅锌矿中的共(伴)生组分。我国1/3的铁矿储量和1/4的铜矿储量均为共(伴)生矿。甘肃金川铜镍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和内蒙古云鄂博铌稀土铁矿,都是我国著名的成分复杂的大型共(伴)生金属矿床。这类矿石选冶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易造成资源浪费。
3 Q) V$ i, Q3 D3 k4 b
2 v  b$ s# P  c2 ?* j9 R" M  r
0 S2 S0 X1 d# t+ ~9 k; x# V& P
! o( ?2 _- _# J    3) 大矿少、中小矿多,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F4 u1 n# j$ R
- c5 v! @4 Y* A2 n3 M6 x9 v
   我国已探明的2万多个矿床,多为中小型矿床,大型矿床只有800多个。我国可露天开采的煤炭储藏量仅占7%,且多为褐煤,而美国、澳大利亚则分别为60%和70%左右。我国70%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90%以上的镍矿、80%以上的硫矿都需地下开采。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Z* ^6 t$ l: m  S7 o3 q
' j* m& s. g+ X1 M) o9 J: U8 h
' r# y6 q* m/ ~* [+ h' P1 Q
0 ~# \2 T! n3 N6 ]! D" }7 ^! V. D% i8 G
    4) 矿区分布区与加工消费区分离,开发利用受交通条件严重制约9 X+ {' O% A/ _. e- `  J

7 P* U4 |% X4 u   我国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在东部沿海地区,而矿产富集区则多在中部或西部地区,因而,矿石或原材料需长途运输,仅铁路对主要原材料的年运量就在12亿t以上,平均铁路运输里程达802km。
( i/ J( A! C3 ?8 C% A! C1 W, D! Z* E2 w. Z$ C. Y
   我国在世界十大矿业国中,国民经济支柱性主要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能力多数居最后,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铜矿、金矿、钾盐的竞争力均居最后一位,铝土矿居第九位。
  [. s& R/ ?) x& z2 p& k
, j; f/ `* W# D! @" v# r中国是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近300多个。建国后,矿产勘查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它水气矿产3种。依法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
& {+ t7 Z+ f1 I4 F2 x5 K' F7 F" M& o+ w+ p  }+ ~: c2 E8 W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增强,矿产总产值静态比,1996年(4148.37亿元)是1949年(18亿元)的230.46倍。在世界上,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单位国土面积矿业产值也居世界主要矿业国的第二位,是世界平均的2.2189倍,但人均水平为最后一位,为世界平均的74%。
/ G  l+ F+ ~3 F/ o) J7 s
; H! S8 N0 }8 w4 o2 }8 | 
# _9 O, X% d% W0 g" ~: m
* H; L) u* `, y        (二)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D& f1 _. |  l8 u
+ q" e. M' Y) \0 ?
 8 o* A. P; c: Q% P

( a% F$ ?* d) K  q) ~- Y     1、矿产资源利用不合理
! W/ B( L5 i2 p. U
! n( {* b) T: v8 L* W4 S! A8 s. T   采矿、选矿回收率低,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是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普遍问题。采矿回收率是指矿山实际采出的矿石量和探明的工业储量的比率。回采率越高,说明采出的矿石越多,丢失在矿井里的矿石少,矿山资源利用效益越高。我国矿山的回收率很低,不到50%。由于管理不善,使许多优质矿产资源当作劣质资源使用,如将大片云母石割成小片用,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0 j. ~* {% Q/ L, Q
& d! x# N" T) t/ o" I6 V
 
4 j8 X) j9 ~  V$ l3 S2 j8 w' |8 C0 H. l# V
    2、生产布局不合理
1 Q6 Z) F1 S  ~0 X& M. G+ Z( g) ?' S3 C* G/ ?) Y
   目前我国矿产分属许多部门来管理,这样使综合性的矿山很难得到全面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此外,小矿山的开采给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个体或小集体随意乱采,导致一些大型矿脉破坏,给国家大规模采矿造成了困难。" S( E+ g6 E1 y2 S' o# p
1 E  j4 ?# ?1 U) g  _. v
 
4 W: B! s0 v: ~1 H% q( N% R
3 y1 Z$ D2 d3 `/ P; i    3、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 W8 W5 v+ U  S" k& O( |* Q+ S6 L- A7 G
   矿产资源的开采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导致原有的自然环境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活条件被扰乱和破坏。开采矿产资源给区域环境中水、土以及声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 T" o' N# `& z4 B. }: \1 e/ `% _" U* A: f9 E% i
 
: O; p5 x: N* a  v. ?+ J0 q
, d6 B  i2 B1 i% ?    1) 水污染+ A, W; |; _7 \4 o! Z; X* g; u7 _" I2 g
2 b) Z0 h' Q$ W
   主要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称为矿山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并且有毒物质的排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3 t- `  u% a9 Q/ }. C
! w/ A2 R5 w( p
 
  S  M7 o5 z& c
* }% n3 F7 O4 y. r* j; h- ^# ]6 J& a2 z     2) 大气污染
6 h$ b7 O" H) f5 G+ I1 K  A
% l/ O' c1 z8 @   露天矿的开采以及矿井下的穿、爆破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大气污染。
$ M7 L# T% {2 R) m
' b' E4 p/ g3 Z: o' r, g 
: w, d+ u9 B( N
* ^# @* T) s9 X    3) 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 W- I  P, R) P% w% [1 y) i# y+ c
% r5 d: k) @* D9 r9 d/ v7 S
   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遭受破坏或侵占。/ U3 f8 E9 v% o% U5 q0 \
  u+ U6 ]  A$ J2 d
  
/ W5 ^) P0 P6 u; K$ v
* P' l% k+ K. r0 P* V        4) 地下开采造成塌陷有裂隙: |0 K* L5 G# g5 u
: }- w* U; i+ s! S( a8 t
   地下采矿,当矿体采出后,原有的地层内部平衡破坏,岩石破裂、塌落,地表也随实在下沉形成塌陷、裂缝,以及不易识别的变形等直接影响,破坏了周围的环境及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们的安全。. R' e* d0 ^: V* E. g3 l

$ u2 ]3 ~: N- O0 s) g3 | ( D) z* O7 S! u# \. ^

5 I, C& @3 v6 n& j/ P. s  q& M    (三)矿产资源的保护
; U! ^3 S1 `  z3 x' m$ `% Q0 F8 J6 L9 g- J& M, @0 P2 Y
 
" B+ s! T' ?2 k( n% J; J! q# m. A) G1 R2 u  W& p2 f  M
     1、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管理  D/ q$ x; C* x( c# C8 o% _2 Z4 k
& i: v% }5 L' R5 P, ~% n6 G7 \  _/ u! p
     1) 提高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 M4 ?6 m  a9 N4 ]/ j& c6 X9 t
# P4 z6 Z/ I) i
   8 _% {0 m# {" X$ q+ i) v+ e
8 R" v! o& A5 M- z
     2) 依法管理矿产资源;% V% V5 L, |6 I  C7 h
3 L* V' G1 T' R5 e0 {
 " _: Z2 O2 n5 M
% W2 [4 S  a3 g
     3) 建立健全矿山开发经营管理制度。
. k4 w! b4 t- u! N' U
% g/ i* T) @( @  V7 N& [0 v6 \2 x 
2 q4 f2 _) N! ~" z5 h
' J# O6 w' [  _4 d, a+ E* @! J  u% T     2、贯彻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综合评价的方针
- l) H6 c. R* f: a) Y* q! d* _8 c0 u
7 o8 \4 S4 {: `/ w  \* A     1) 重视贫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4 J9 N( s- d+ w3 V
0 K6 I2 B# v, i( K/ _" H8 J 
* d0 L6 A) s7 W0 H; C  |( v' B8 l% ~
     2) 发挥共生矿优势;
; X: I, R6 w/ a1 a* w9 k7 K5 o- h9 T& W. O. C2 c/ }
   ~0 a; f% n8 f. d2 w# Q0 ^0 z1 o

, @4 m; R' O$ W0 M# k     3) 继续发现新的储量;9 z' i) {; i4 V  S1 _$ l5 i9 l
: z$ E* b: |, D! t
 % V3 C3 j& _  v- v& `& B3 h$ \
: V& ]2 R" c) U+ h) }2 Q% h
     4)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 J( O! K: B, y- o% Z) T
+ f$ W- ^8 x( X) j
 2 e' q' ], R' V3 O4 X1 O
4 w& ?2 s. Q. C2 J/ y, b
     3、保护矿山环境与矿山复垦, l4 h( q" ^1 _0 c& h  g9 e
1 `3 C) _! w+ y, F+ y# ]2 I
     1) 制订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4 G$ y5 p) B* T2 L

2 X7 Q" q  R  M& g# z 
9 @8 B5 Y: r0 k3 C( q% p
9 ?8 ]* s1 n. v9 C- Q( I     2) 制订适合矿产特点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办法,进行矿山环境质量检测,实施矿山开发的全过程环境管理;监测矿山自然环境破坏状态,制订保护恢复计划;
' F2 M/ y! h) i8 u- P) h1 ?1 Y& c) |
 
( m" m9 ^& ?% v0 p! [/ p7 Y: N7 k4 a5 K4 T. w0 c
     3)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化活动,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1 R- }9 ^% e. Q( p$ A6 C7 |( P4 V

) f+ a! R0 L* ]& }4 p$ z; H - x2 c/ Q1 ^# q; Q# y
0 i: K$ h8 Q, Z8 j+ B; M: m! \7 L# n
     4) 制定和实施矿山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收费、复垦保证金政策,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
- H* G7 }- P+ b  f0 @' }  m0 _8 o6 E8 K% C- U/ m
 
4 l; ]& q& e+ Z6 W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6 08:30
书记就是书记,佩服。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6-6 09:03
初级中学地理第一册有这方面的内容
作者: tigerrosin    时间: 2006-6-6 09:26
现在的初级中学相当于我们以前的大学知识




欢迎光临 华讯行业社区 (http://ra.sinoinfo.com.cn:8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